中南財經政法大學logo有什么含義?中南財經政法大學位于湖北省武漢市洪山區南湖南路1號,成立于1948年,屬于財經類大學,目前學員人數有2萬~3萬人,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了解中南財經政法大學以及logo的設計理念和寓意。
1.中南財經政法大學logo含義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logo結合了學校的特點,中英文名稱,還體現了“博文明理厚德濟世”校訓中的精神,LOGO代表著學校的發展歷程,育人標準。
2.中南財經政法大學介紹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的一所以經濟學、法學、管理學為主干,兼有哲學、文學、史學、理學、工學、藝術學等九大學科門類的普通高等學校,是國家"211工程"和"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項目重點建設高校之一。學校現有兩個校區,南湖校區位于風景秀麗的南湖湖畔,首義校區位于歷史悠久的黃鶴樓下。
學校前身是1948年以鄧小平為第一書記的中共中央中原局創建,并由第二書記陳毅擔任籌備委員會主任的中原大學。1953年,在全國高等院校調整中,以中原大學財經學院、政法學院為基礎,薈萃中南地區六省多所高等學校的財經、政法系科,分別成立了中南財經學院和中南政法學院。1958年,中南財經學院和中南政法學院及中南政法干校、武漢大學法律系合并成為湖北大學。"文革"期間,教育事業遭到嚴重摧殘,1971年湖北大學改名為湖北財經專科學校。1978年1月,湖北省批準學校更名為湖北財經學院,并成為首批恢復招收本科生和研究生的高校之一。1979年1月,經國務院批準,湖北財經學院由財政部及湖北省雙重領導,以財政部為主。1984年12月,以湖北財經學院法律系為基礎,恢復重建中南政法學院,歸司法部領導。1985年9月,湖北財經學院更名為中南財經大學,鄧小平親筆題寫了校名。2000年2月,國務院批準教育部的方案,中南財經大學和中南政法學院合并,并于2000年5月26日組建成新的中南財經政法大學。2005年9月,學校跨入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行列。
學校下設人文學院、經濟學院、財政稅務學院、新華金融保險學院、法學院(知識產權學院)、公安學院、外國語學院、新聞與文化傳播學院、工商管理學院、會計學院、公共管理學院、信息學院、安全科學與管理學院等十三個學院。現有正式教職工2507人,其中師資總數1456人,教師中教授236人,副教授614人,博士生導師87人;學校擁有國家級重點學科2個,部、省級重點學科19個,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1個,省部級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4個;學校現有理論經濟學、應用經濟學、法學、工商管理四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點。本科專業41個、碩士點64個、博士點32個、博士后流動站3個,并擁有工商管理碩士(MBA)、高級工商管理碩士(EMBA)、法律專業碩士(JM)、會計專業碩士(MPAcc)、公共管理專業碩士(MPA)、各層次外國留學生、港澳臺地區學生的招生權;學校現有全日制本科生18746人,碩士生3654人,博士生511人,成人教育學生6000余人;學校占地3200余畝,建筑面積76萬余平方米,是全國最早開通校園網絡的百所高校之一,圖書館藏書281萬冊,會堂可與專業劇場媲美,單元式學生公寓接連聳立;學校運動場曾作為全國第四屆大學生運動會主會場和主賽場,又曾作為全國足球甲級聯賽賽場;校園內綠樹掩映、湖光瀲滟,曉南湖景色優美。
學校擁有一批在學術上有相當造詣,在國際國內財經學界、法學界有較高知名度和影響的資深學者,37名教師享受國務院政府津貼,28名教師獲"湖北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稱號"和湖北省政府專項津貼。
"七五"時期以來,學校教師共承擔完成國家級、省部級重點科研項目400余項,其中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和教育部重大攻關科研項目100項,教育部、財政部和司法部等科研課題180項。1979年以來,共取得科研成果近3萬項,其中專著1300余部,教材1700余部,論文21000余篇,在國外發表成果500余項。
在對外學術交流方面,學校與歐洲、亞洲、美洲、澳洲的二十幾個國家和地區的高校和科研機構建立了廣泛的國際合作研究和國際學術交流關系。
半個多世紀以來,學校先后為國家培養各層次學生累計近20萬人,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
在國家教育部和湖北省委、省政府的領導下,全校師生員工將團結一致、同心同德,為把我校建設成為全國一流的人文社會科學大學而努力奮斗!。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作者:國旗大全網,轉載或復制請以超鏈接形式并注明出處國旗大全網。
原文地址:http://www.xxmh511.com/post/2200.html發布于:2024-08-31
發表評論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