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學院logo有什么含義?亳州學院位于安徽省亳州市湯王大道2266號,成立于1952年,屬于師范類大學,目前學員人數有7千6百人,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了解亳州學院以及logo的設計理念和寓意。
1.亳州學院logo含義
亳州學院logo結合了學校的特點,中英文名稱,還體現了“善學善教、育己育人”校訓中的精神,LOGO代表著學校的發展歷程,育人標準。
2.亳州學院介紹
亳州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坐落在歷史源遠流長、文化底蘊深厚的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安徽亳州。這方沃土滋養出馳譽中外的道家文化,誕生了震爍華夏的老子、莊子、曹操、華佗、陳摶、花木蘭等圣哲先賢,享有“天下道源、華佗故里、中華藥都、養生亳州”的美稱。
亳州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前身為1952年創辦的蒙城師范學校,2002年3月經國家教育部批準,獨立升格為公辦普通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校深入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形成了“追求真理、崇尚學術、立德樹人、愛國奉獻”的校園文化精神,全面提高教育教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為地方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作出積極貢獻。
學校占地面積1005畝,建筑面積22萬平方米,在校生近7000人。現有館藏圖書33萬冊,教學儀器設備總值3760萬元,固定資產近5億元。教職工348人,其中專任教師271人。專任教師中教授4人,副高職稱45人,中級職稱97人,博士8人,碩士研究生173人。教學單位6個:中文與傳媒系、外語系、理化系、藝術系、基礎教學部、思政教研部。教學輔助單位2個。
學校現有文化教育、財經、生化與藥品、電子信息、藝術設計傳媒、旅游等八大類36個專業。在做強教師教育專業基礎上,學校依托亳州深厚的文化積淀、優厚的產業資源,圍繞亳州現代中藥、能源化工、白酒及農產品加工、汽車及裝備制造、旅游文化等支柱產業,大力發展應用型專業,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立足亳州、面向安徽、輻射全國培養優秀人才。
學校強力推進與企業合作,積極探索工學結合培養模式。與100多家企業簽訂了人才培養合作協議,定期輸送學生深入企業,開展工學結合、工學交替、教學做一體,培養學生專業實踐技能。其中,學校通過引企入校模式,與國際知名企業古井集團合作開辦“精細化學品生產技術(古井班)”和“生物技術與應用(古井班)”,物流管理、旅游英語、商務英語、商務日語、旅游服務與管理、電子信息工程技術、計算機類、學前教育等專業,與亳州天運(國際)物流園、上海尊茂酒店集團、常州市長興集團餐旅系統、亳州聯滔電子有限公司、亳州賓館、臺州椒江幼藝教育集團合作開啟了實質性的訂單式人才培養之路。
學校重視校內實習實訓基地建設,現擁有基礎物理、化學、生物實驗室以及電子電工、化工單元操作、微生物發酵、通信技術、微機原理、會計電算化、學前教育、心理健康等相關專業實驗、實訓室80多個,基本滿足各專業教學實驗、實訓和科學研究需要。
學校與安徽師范大學、合肥學院、淮北師范大學簽訂了對口支援協議,三校在學科專業建設、師資隊伍培養、科學研究合作、管理干部培訓、產學研合作、國際合作交流等方面進行支援建設。學校與韓國濟州漢拿大學簽訂了國際辦學合作協議,雙方就學生培養達成了一致意向。
我校生源廣泛,來自于全國15個省,新生報到率逐年提高。畢業生致力于服務農村基礎教育,服務于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我校畢業生基礎扎實,知識面廣,接納社會能力強,深受用人單位歡迎。2010年畢業生就業率為98.79%,2011年畢業生就業率為97.61%,2012年畢業生就業率為99.15%。學校每年向亳州市及周邊地區輸送大量優秀畢業生,為亳州地方教育事業、經濟社會發展作出突出的貢獻。2006年以來,亳州市每年從亳州師專畢業生中擇優選聘30%,充實亳州三縣一區農村中小學教師隊伍,選聘的畢業生獲得社會各界的高度認可和廣泛贊譽。
為適應快速發展的市場經濟對復合型、應用型人才的需求,拓寬學生就業渠道,增強學生對社會的適應能力和就業競爭力,學校重視學生的知識創新和能力創新,為學生深造提供優質服務。學校承辦高等教育自考專升本考試,開設漢語言文學教育、英語教育、數學教育、體育教育、藝術設計、會計、計算機信息管理、小學教育、學前教育等9個本科專業。現注冊在籍考生5196名,考試科目由主考院校和我校教師輔導助學,考點設在我校。已獲得本科學歷同學1000多名,獲得學士學位同學近400名。
乘著全國高等教育發展的大勢,學校堅持走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核心的內涵式發展道路,繼續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質量,勵精圖治,向著本科院校的目標奮進,爭取在十二五期間升格為本科院校。
學校地址:安徽省亳州市(南部新區)湯王大道2266號郵編:236800
招生聯系電話:0558—5598588、5367133(兼傳真)、5367131
http://www.bznc.net.cnE-mail:shenym@126.com。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作者:國旗大全網,轉載或復制請以超鏈接形式并注明出處國旗大全網。
原文地址:http://www.xxmh511.com/post/427.html發布于:2024-08-31
發表評論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